第二人称,是汝,尔,木有「你」。第三人称是渠、伊,木有「他」。
称呼别人,男人最常见的是姓加排行加「郎」,若是特别熟的,可以不加「郎」字(李二,滚过来!);女子便是姓加排行加「娘」(唐代排行并不是自家兄妹排行,而是至少和堂兄弟姐妹一起排的,所以会有什么刘二十三郎)。一般在大街上看见不认识的人,尊称是「郎君」「娘子」。家里仆人叫男女主人也是「阿郎」「娘子」,「夫人」咧也可以,但木有「老爷」这种叫法。
女子出嫁后叫公婆比较常见的是「阿翁」「阿家」,「家」者「大家」也——这也是跟皇帝比较亲近的人对皇帝的叫法,不那么亲近的,会叫皇帝「圣人」,「主上」。你看,唐代婆婆地位多高!
叫老公呢,夫君啊,夫婿啊,排行加郎啊,都可以,别叫相公。
另外,唐朝女子不会跟夫姓,以本人为例,出嫁前是「蓝大娘」,出嫁后呢,还可以叫「蓝大娘」,或是「阿蓝」,或是「蓝夫人」。唐朝女子跟娘家的关系比后世密切得多,父母生病,出嫁的女儿回来照顾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比媳妇照顾更正常。女子在夫家呆得不爽了,回娘家长住也不稀罕。所以生为唐朝女人,有个好娘家是非常重要的——这点上女主又很悲催,我果然是属后妈的,自动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