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指南之二,唐人的身份等级

与我们通常的想像不同,从整个社会来说,唐代是等级森严的时代——起码比宋、明等级要森严。

我们之所以对唐代有宽松、平等的印象,是因为在唐朝的等级内部,比如君臣之间,的确比后代要显得平等很多,大臣见到皇帝不用跪来跪去,皇帝跟大臣也经常我来我去,尤其是李二,经常被自己的大臣气得蹲在墙角画圈圈……

但是,君臣关系的相对平等,绝对不能代表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享受到平等。

唐代社会阶层最大的特点是将人分为「良」「贱」两种。

其中良人,从身份上又分为「官人」(或者说「衣冠户」,就是当官的,被评为孝子贤孙的等等)和「良人」,也可以从上不上税分为「不课户」(包括官人,家里没有男劳动力的等等)和「课户」(要交粮、交布,给国家免费干活的)。

而「贱人」又分为几等,最下层的是奴婢,没有任何人身财产权利,「资财畜产,不同人例」,唯一比前代略进步的是,不能随意打死奴婢,至於卖啊奸啊,随便主人。

比奴婢好一点的呢,有部曲、客户、官户、乐户等,还有比较特殊一点的是「太常音声人」,这些都属於贱民里略有些权利的,他们生的孩子归自己(奴婢生的孩子是主人的财产),可以有点自己的钱,自己的时间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