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终曲(下)(1 / 2)

师弟为何那样 羡秋风 3476 字 4个月前

清清便依宗主所言, 留在了长安,她没有去拜访苏少卿,因为他遥领了幽州巡抚的官职, 上个月正好去辖地了。

她住在一西市一间客栈里, 临街的房间, 刚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秋日的长安总会有亮爽天气,天又高又远,她拿着书, 可以在窗边坐一天。

有一次, 她回了澧泉坊的故居, 站在青灰色砖石铺成的小道上, 她望着围墙内斜伸出来的一截翠绿枝干,枝叶间落了一只黄鸟,正歪着头看她。

那便是她儿时记忆中的那棵杏树,此时没有粉粉白白的花, 只有秋风自巷口而来, 轻轻柔柔地吹过少女的裙角和心事。

此时院内不晓得是哪位在住了,她想起裴远时说过的, 他曾经途径这里,看到过杏花开的样子。

她想象着少年站在同样的位置, 抬头凝视花枝的模样, 那粉嫩的花瓣, 会不会在空中打着旋儿, 落在他发丝和眼睫之上

那该是多么柔软的画面,清清慢慢走尽这条巷,她想到了一首古老的词调,也是关于杏花和爱恋。

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她实在有点想他。

五日后的某个夜晚。

清清在沉睡中惊醒,她听见沉沉马蹄之声,由远而近,正从空旷街道上踏过。

盔甲撞击的声音,枪矛摩擦的声音,纷纷乱乱,却隐隐有节奏,这是一大队人马正途经此处。

她将窗户打开一条缝,往下面看,正是一长列军队正行进着。个个披坚执锐,身躯高大,一看就是在真正的战场上洗练过的将士。

奇怪的是,她没有看见代表着名号的军旗。

第二日,她如往常一样下楼,却见客栈大门紧锁着,住客们坐在堂内,面上皆是焦灼惶恐。

清清不动声色地问询,小二苦着脸,只道上面给了消息,让家家户户闭门,不得外出上街,违者立斩。

她便大约猜到了是什么。

一整天,街道上都是一片寂静,偶有兵丁巡视,脚步声能传很远。

入夜的时候,清清躺在榻上,心忽然跳得很快。

这让她隐约有些不安。

第三日,禁令未解,外面依旧死寂,所幸客栈囤积了不少粮食蔬菜,后院也有井,生活物资并不短缺。

但人心仍会惴惴,她在堂内坐了一会儿,众人说什么的都有。

其中最多的论调,还是说那前太子,准备打回来了。

打,怎么打,谁打谁,这些问题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庙堂之上的你死我活其实同底层人民没有太大干系。

仅仅是开战,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祸端。

所谓兴亡之中,百姓皆苦,这个道理清清不会不明白,如今又牵扯到那个人,她也心烦气躁起来。

第四日,街上隐约有了动静。

似乎是有人在高喊,大呼着某些词句,清清侧耳去听,似乎是在叫着

“匡救皇室,梅贼当诛”

哦,同她想得不差,李珏调派了定西军,现在是在同梅相正面角力了。

梅相手里的牌并不少,不用说皇城里的禁卫军、金吾卫,扎守在南郊的御林军也归他调配,这仗,莫不是真要打起来了

第五日凌晨,天还未亮的时候,东北方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

那正是皇城的方向。

清清站在窗边,看见遥遥夜空下陡然亮起的火光,在西市也能望见,可想这火势有多凶猛。

天一亮,许多事便有结果了吧。

她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当天午时,一阵乱糟糟地锣鼓声传来,众人纷纷推开门窗去看,只见士兵们拖拉着一口简陋棺材走过,棺上没有盖板,露出内里焦黑可怖的躯体。

一旁敲锣的人大呼起来“国贼梅均,谋权篡位,祸乱朝廷,其罪滔天,现已伏诛”

众人哗然,急切问询者有,趁乱奔出者有,清清站在人群中,微微皱起眉。

李珏已经回了皇城,又花了五天时间,几乎没见什么血,就扳倒了驻扎在此几十余年的梅均

他的势力,比她先前想的要复杂得多。

宗主说的交易完成是什么意思如今的局面难道不是对她更不利了裴远时必定跟着定西军返回了长安,如今又在何处

禁令解除,憋闷了几日的住客纷纷退房离开,又有新客上门,热切地谈论着新话题。

“定西军就在西郊太微山下嗨,营帐扎满整座山脚,竟大多时候都静极了,高声喧哗者都甚少。如此素质,如此军风,城内那些银样镴枪头怎么比得”

清清心中一动,她当即便拿了公验,要从春华门出去。走近了,却见设了层层栅栏,卫兵们层层把守着,并不许人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