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终曲(中)(1 / 2)

师弟为何那样 羡秋风 3997 字 4个月前

他们在天色未明, 夜露正浓之时又吻了几回。

按理说,裴远时如今行军打仗,奔波于行伍之中, 方才又在山谷中同噶尔沁鏖战了半夜, 身上怎么都应该有些气息。

但二人亲近的时候, 清清只嗅到了他独有的清爽皂味,是熟悉的干净舒适,甚至半点汗味血味都不曾有。

于是她问了“蝴蝶仙子, 你身上怎么总是香香的”

对方将她的发丝别到耳边, 指尖滑到耳垂上, 不轻不重地揉捏了几下。

“因为要来见你。”他低声说。

清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晚她总是忍不住笑,就算抿着嘴,笑意也能从眼睛里透出来。

裴远时温柔地看着她。

一时间,谁也没说话, 只有夜风在静静地吹。

他们都知道这是过于巧合的相遇, 茫茫草原,她恰好来到了这处谷地。她今后不可能一路跟着, 军中太多眼睛,而他也即将面临最紧张动荡的时刻, 实在不宜分心。

这只是偷来的一点交汇罢了, 像命运指缝中滑落的细小沙砾。

“我听说了关于你那把剑的事。”

“剑”

“它名字不错, 是你起的”

“嗯。”

“为什么叫这个”

“师姐会不知道吗”

“不知道呀, ”少女靠在石壁上,仰着脸软软地说,“我太笨了,你给我解释一下吧”

裴远时垂首, 轻轻亲了一口她的额头。

“因为喜欢你。”他说。

“好敷衍哦。”清清环抱住他的脖颈。

裴远时又亲了几下,轻浅柔软的触碰,像在亲一朵易散的花。

“那我多说几遍”他问。

清清却说“口头说来终觉浅”

少年顿住,笑得有些无奈,又有些懊恼。

“快要结束了,”他低声保证,“李珏已经坐不住了,最多一年,他便计划要差使定西军,同宫中那位开战。”

清清知道,当年先帝死于温泉行宫,完全是梅相的手笔。一封圣旨流出,称皇位留给四皇子,梅相佐政,至于那早年间被逐出宫的太子

另一封有些年岁的诏书明明白白写着,太子行止不端,品德有亏,无治国之才,不堪担用,当废。

诏书一出,满朝哗然,只因这封诏书距今已有十余年了,先帝写就,但从未公布。既要废太子,为何不明明白白昭告天下

这便是矛盾所在,太子本是正统,如今被梅相所支持的四皇子截了胡。而众人皆知圣上老来昏聩,喜食仙丹,人早就糊涂了,那所谓诏书和圣旨的真假性也存疑。

太子李珏明面上顺从无比,这三年来从未踏足长安,不知在何处隐藏行踪,朝政一直被梅相所把持着。

如今,李珏的忍耐已经到了十二分,只待着北疆战事平定,定西军能杀回皇城那一天

虽说他定不会只有这条准备,但裴远时置于其中,已经是颗万分紧要的棋子,难以轻易脱身了。

至于长平公主李绛,她仍在宫中过着悠闲日子,似乎同这些风雨毫不相干。

二人却知,她才是蛰伏在最深处的那一根毒牙。

时间紧迫,他们简短地交流了一下近些天公主的动向,又谈了谈回中原的路途。直到天边启明星闪烁出微光,才不约而同地停顿。

最后的风暴未至,他们在这长庚微亮的黎明时分,短暂地停下来休憩。他们注视着彼此,因为对方的眼神,都生出了奇妙的勇气。

今夜过后,一个向南,一个往北,而下一次的聚首,不知是在何时。

前路仍是暗,他们甚至没有执手而行的机会,但在这一刻,却在彼此身上获得了无尽力量。

每个灵魂年轻的时候,总相信命运不会太叫人难堪。

没有谁停在原地守望对方的背影,最后一次道了珍重,他们一齐转身,走入黎明的原野之中。

清清花了小半年时间回到了昆仑。

胖胖的掌门见了她,十分感慨。

“徒孙已经是大姑娘了。”他说。

清清含笑不语,若是谁能在外漂泊游历几年后,身上还没点变化,那才是不正常。

她走上风崖,那里的寒风冻雪仍如昨昔,或许一万年过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她站了一会儿,便顺着崖壁往下,进入悬崖下的寒洞之中。

老者沉眠在那里,冰霜覆上了面容,他静静睡着,好似只是一场寻常不过的午后休憩,稍许过后便会醒来。

清清在旁边坐了一会儿,她感受到师父的心脉比一开始强壮了许多,这些日子的沉睡让他得到了修补。

又是一年夏。

白昼越来越长,燥热的风穿过长街,她回到了泰安镇,站在熟悉的青石砖路上。

苏记布庄的门被敲响,有人应声而开,见到屋外站着的她,却一时半会儿没认出来。

“清清”小桃的眼神从疑惑转为惊喜,“你游历回来了天呐,天呐,你变了好多”

大牛去泰州进货,还有半个月才会归家,他们二人是半年前成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