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棣的样子, 现在震惊得瞳孔都是收缩的。
莫少珩“”
看来,还是惊要大一点。
也对,无缘无故多了一个儿子。
莫少珩脚边的小豆丁, 呆萌呆萌地露出小脑袋,然后向前走去,抱住大腿, 抬头。
你的小可爱上线了哦。
赵棣“不是, 这谁的儿子”
不要以为,不要以为卖萌,就能乱认爹。
莫少珩还没回答,身后的赵景澄等学生就道,“殿下,真是你儿子啊。”
“圣人和百官亲自接生, 这还有假”
“我们凉京人都知道, 整个凉京。”
赵棣“”
都知道
他真有个儿子
“不对,哪来的啊”
莫少珩直接道, “树上结果子一样结出来的。”
赵棣“”
等被簇拥着回了燕王府, 赵棣都是懵的。
整个人看着院子中的参天大树。
所以,当初离开凉京的时候, 莫少珩将他们的血混合置于一个花蕾中。
就是为了孕育这个小生命
让他捋一捋,他觉得,他一时之间还有些接受无能。
他儿子真是树上结出来的
随着赵棣一起回来的,还有来自南离的使团。
南离使团这次前来, 一是促进两国的友好,二是商量无条件退还被南离侵占的洵州的相关事宜。
所以,赵棣根本没有时间去适应他多了一个儿子的事情,每天抱一抱那小糯米团子, 被糯糯地叫上两声爹,就得去上朝。
退还洵州的事宜还算顺利,一切都按照原先约定好的来。
而运河的修建工程,也刚好结束了,还延期多修长了好长一段。
北凉真正的拥有了一条,贯通东西的大运河。
滋润灌溉着干涸的北凉大地,千古而留名,这是一条奇迹之河,是在灾难中诞生的希望之河。
等洵州已复的消息传到修建运河的工队,一片欢腾的声音。
原本,他们修建完运河,还在迷茫,应该何去何从,因为他们没有家了啊,漂泊无依。
结果朝廷的官员就来安排,让他们回家了。
“可以回家了”
“我们可以回家了”
迷茫,然后是翻腾的海洋。
虽然说这几年修建运河,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但长期的漂泊无依,居无定所,心中对家的思念也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而现在,他们可以回家了。
那种喜悦的场面是无法形容的。
不仅如此,根据以前的约定,他们帮助朝廷修建运河,就会免他们数年税收。
这个时间,足够他们重新过得好好的。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朝廷的安排下,向洵州进发。
这一忙又过了不少时日。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赵棣一去四年,为北凉夺回了洵州,为北凉和南离的和平建立了基础。
有了稳定的诸国关系,北凉的商业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是任何人都不可磨灭之功绩。
金殿之上,显得有些庄严而神圣。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的封赏是什么。
“天恩浩瀚,圣人无疆,今有燕王赵棣,为我北凉开举世之功,特敕封为我北凉太子”
尖锐的唱声传得很远,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意外,哪怕莫少珩也是如此。
当初,圣人派遣赵棣上前线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猜到了圣人的选择了。
就是让赵棣名正言顺地做这北凉太子。
这几年,王皇后可没有少折腾,想让圣人早日立储,毕竟赵棣都没在凉京,鞭长莫及,正是她最好的时机。
但都被圣人拦了下来。
原本,若是事情没有任何变化的话,朝中大臣还真有不少支持王皇后那小皇子的。
但,偏偏,赵棣有儿子了啊。
这就变得让人难以抉择了。
而且,赵棣原本就是太子,之所以从太子位置上下来,也是因为北凉和南离的关系恶化,举国百姓的民意如同利剑所指,连圣人都挡不住。
但现在,北凉和南离的关系又修复了,不仅修复,应该说更上一层楼。
所以,加上赵棣的功劳,恢复其太子之位,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这也是北凉这么多年未立太子,但大家依旧不敢随便站队的一个原因。
敕封太子是北凉大事。
祭祀,祭天,开宗祠,忙得不亦乐乎。
赵棣从新穿上了代表北凉太子的莽袍。
这一忙又用去了不少时间。
燕王府中,不对,应该说现在的太子府中。
豆子正坐在门槛上,边吃着兜里面的炒豆子边看着院子中玩耍的小殿下。
一眨眼,小殿下就趴地上去了。
豆子一摸脑门,赶紧跑过去扶人。
他们家小殿下怎么老是喜欢往地上爬啊。
牵着小手手,准备去给小殿下洗手。
小殿下抬头,“豆子哥。”
豆子“哈哈哈。”
笑得停不下来,豆子哥
他现在的身份已经变了,不再是小货郎了,他们家殿下慢慢长大了嘛,要读书了。
所以世子让他当小殿下的伴读,一边陪着小殿下读书,一边照顾一下小殿下。
他们家小殿下啊,一天精力可足了,也只有他豆子才能全天无时无刻眼睛都不眨地盯着。
其实,小货郎们,除了豆子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当了伴读。
其他199个小货郎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莫少珩的产业,这几年扩展得十分厉害,其他城池也开启了工厂。
所以,这些小货郎,如今都变成了镇北王府的小掌柜。
每年,都要去各地的工厂去算账,去监督生产,忙得不易乐乎。
当初,这些小货郎送货的同时,莫少珩就给他们找了先生,每天都会有上课的时间。
诗书子集学过,更重要的是,学习算术统筹和管理。
经过这么多年,随着这些小货郎变成了少年,也算学有所成了。
他们本来对莫少珩的产业也是最熟悉的一批人,每次有新商品,都是他们第一个尝试。
而且,忠心程度也是无需质疑的。
所以,就成了小掌柜了。
200个小掌柜呢,也快成为被凉京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了。
他们也是凉京百姓看着长大的,每次看着都还觉得亲切得很。
本是命运多舛的小乞丐,却成长成了乐观,快乐,阳光,独当一面的少年。
至于原本的小货郎业务,还是由一群小孩在进行。
这些小孩的身份,依旧是小乞丐,只不过来自北凉的各地的城池。
对于才来京的小货郎,凉京百姓看着也有一种无法言语之感。
莫少珩依旧在帮助命运最不公平的小乞丐。
又或者说,他北凉的小乞丐,是这天下间最幸福的小乞丐了吧。
因为他们,有了扭转悲惨命运的机会。
至于原来的小货郎,也就是现在的小掌柜们,对这些新的小货郎,就更加的照顾有加了。
他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
他们比一般孩子要早熟得多,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他们是什么原因才摆脱那不堪的命运的。
长大了呢,懂得也就更多了。
何其有幸生在北凉,何其有幸遇到了世子。
除了这些小货郎,变化最大的,还有赵景澄他们。
莫少珩的这些学生,如今全都因为一点一滴积累的功劳站在了金殿上。
金殿上,十五个年轻的官员,每次看到都让人惊叹好久。
但没有人敢有任何质疑,因为这十五人,他们并非靠着父辈进入金殿,而是靠他们自己。
堂堂正正,没有参半点水。
而且,这十五人,现在在凉京的名声可是了不得。
被称为金殿十五良臣。
因为啊,他们熟读北凉律,不畏惧强权,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真正的深入百姓之中,见百姓之所苦,急百姓之所急。
他们和一般的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是做官之人的楷模,被北凉的百姓传唱。
就是吧,有时候说的话,旁人愣是听都听不懂,在金殿上也一样,有时候献的策,让人一头的雾水。
莫少珩“”
十五个学生“”
哪怕土生土长的十五人,因为从小跟着莫少珩学习,和这个时代还是有些突兀。
等忙完这些事情,又过去了大半年。
北凉和南离关系的融洽,肯定是需要互相派遣使臣,互相沟通的。
有了沟通和相互理解,才能少了矛盾。
如今,南离的使团已经在北凉呆了大半年了,也是时候该北凉派遣使团去南离了。
赵景澄等学生就找上门来了。
“老师,当初南一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和我们告别,就那么匆忙地离开了。”
其他人使劲点头,“现在想起,都特别遗憾。”
南一,也是他们的青春啊。
他们一起学琴,一起逛街寻找美食,一起玩三街之战,一起打闹
最美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一起的。
随着长大,才真正知道,那样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和难得。
虽然南一离开了,但在他们心中,却早已经成了无可替代的存在。
莫少珩想了想,当初事态过于紧急,肯定很多事情都没有妥善安排好,这才造成了这样的遗憾。
莫少珩也知道赵景澄这些学生来是为了什么来找他。
如今,朝廷正在选取派往南离的使团,而负责此时的刚好是赵棣。
莫少珩点了点头。
既然有能力去弥补当初的遗憾,为何不呢
所以莫少珩去找赵棣了。
“这次去南离的使团名单,你帮我添加几个人。”
赵棣恩了一声,本以为也无甚大事。
结果接过递过来的名单一看,这何止几个人
这一大串人名啊,莫少珩的学生一个没有少。
名单上,为首的名字还是莫少珩自己。
赵棣“”
莫少珩也好几年没有见南一了,虽然说,南离的事情已定,肯定也不用着他操心了。
但是吧,自己嫡传的学生,看着长大的学生,经常还是会在无意间想起的。
赵棣“你要去南离,那孩子谁带”
莫少珩脸一横,“我当初一个人带孩子带了那么久,现在也轮到你带了。”
莫少珩原本是准备带孩子一起去南离见见他的开山大弟子的,但这一路上舟车劳顿,实在又不太适合。
也只能如此安排了。
赵棣“不是”
丢他一个人在家奶孩子
他都还没有习惯奶孩子呢。
好说歹说,赵棣是拗不过莫少珩的,只得道,“那你得定一个具体回来的时间。”
北凉的使团去南离,并没有走陆路,而是乘坐的商船。
如今北凉和南离重修旧好,商路肯定是重新开通了。
而南离多河流,正好是商船行进的最佳路线。
原本,去一趟南离的离都,单程都得两三月。
但若是乘坐商船的话,也就一月的时间罢了。
这也是赵棣答应莫少珩当这次出使南离的主官的一个原因。
一来一去也就两个月,还不信莫少珩能丢下孩子在南离呆多久。
离开那天,码头上的人可不少。
莫少珩再次出使南离,而且,他们北凉的十五个年轻官员也要去。
总感觉,一时之间,他们凉京少了点什么。
船上,豆子也在。
以前南一经常喜欢逗豆子,正好也将豆子带去。
豆子现在是小殿下的伴读,多涨点见识也好。
商船离开码头,在运河中行驶。
这一个月的路程,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得在船上渡过。
虽然说,船上的房间也有模有样的,沿途的风景也颇为不同,但时间可不短。
赵景澄问道,“我们出使南离,国书派人送去了南离了吗”
莫少珩点点头,“送去了,不过并没有写具体的出使名单。”
一群学生笑得哈哈的,“等南一看到我们,肯定惊讶得合不拢嘴。”
“都四五年没有见了。”
是啊,四五年,少年人都长成青年才俊了。
赵景澄“也不知道南一还能不能认出来我。”
赵景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莫少珩在乌衣巷开了一间健身房。
为什么开健身房,还真是因为赵景澄。
凉京的伙食实在太好了,赵景澄哪怕有心注意体重,也还是蹭蹭蹭地往上面涨。
没办法,看着美食,他实在忍不住。
让他不吃,比死了还难受。
莫少珩见其他学生,一个个也在向肥头大耳发展。
那画面实在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