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四十六章红楼46(1 / 2)

虽说是回郡主府帮着操持族人科举的事,但桑语能做的真的不多,她还不如赵管家懂得多呢。

府里有事实打听清楚的赵管家,又有经历过两回的范先生,四个族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倒也不慌不忙。

到了正日子了,他们按部就班地起床,一起送去贡院,然后日日打发人在那边守着,这是为了防止有谁在考试中病了被抬了出来,剩下的就是九日后去接人了。

说实话,现在考试是最不折磨人的时候,正好是春末夏初,天气合适,还没有蚊虫叮咬,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身体比较差的熬不住。

好在桑谭四人身体不差,顺顺利利考完了。

然而这还只是会试,等结果出来,如果考中了还要参加殿试,虽然殿试只考一天,而且基本不会落榜,但众人也不敢掉以轻心。

考中了是好事,可如果落到同进士的地步,就比同科其他人差了一届,说不定还会拿来取笑。

没考中的自然羡慕同进士,能做官嘛,也算是上岸了。

可真的得到了同进士,那心里也是愤愤不平的,有那觉得自己才华好的,说不定还得吐血。

关键是得同进士了,你还不能放弃重新考,也没有刷榜一说,所以会试过后,桑谭四人也没轻松下来。

桑语没去打扰他们,也拦住了外面偶尔的拜帖,让他们尽心复习。并且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偶尔还会用灵泉水炖汤送过去,给他们补补。

等待最为煎熬,但有事情做的时候,就不那么觉得了。

很快成绩出来了,郡主府的下人一早就出去看榜了,直到日上三竿才回来,并带来了好消息。

桑家四人有三人中了进士,只有一人落榜。其中桑谭名次最高,排在了第八名,桑谊七十八名,而桑忱能中就是侥幸了,排在二百八十七名。

本次科举总共录取二百八十八名,也就是说,他只差一点就落榜了。

但很明显,桑谊努努力,还是二甲进士,而以桑忱的成绩,殿试中表现再怎么好,也只会是同进士。

而且按照本朝的习俗,会试中选必须参加殿试,除非病得起不来身,而这个也需要太医评定,是那种马上就要死了的起不来。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拿这个同进士的名次了。

桑忱倒是没排斥,反而心情不错,“我的学问比不上谭叔,年纪却和谭叔谊叔差不多大,说实话,我本没抱什么希望的,能中就是意外之喜。这次又是恩科,属于新帝第一批门生,即便是同进士也比较受重视,不错了。”

既然他这么说,那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了,闻言都喜气洋洋起来。

只有桑忡心情有点不明朗,一同进京考科举四人,唯有他一人落选,即便桑忱是同进士,他也是羡慕的,不过好在四人中他年纪最轻,才刚刚二十,此次科举不成,下科再战就是。

正好明年又是科举年,他今年就不回姑苏了,在桑家宅子里苦读。

几人收拾好心情,外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是官府衙差来报喜了,他们得出面接待。

赵管家早就准备好了足够打赏的银钱,几十个塞满了银两的荷包,是预防着来四拨人,每拨十来人的数量准备的,完全不会不够用。

另外府里还准备好了宴席,要是有人上门道贺,就招待他们吃酒。

这是难得一次郡主府招待客人,还不拘什么身份,即便是平头百姓打这里经过,闻见喜讯上门前来说一句恭喜,也会招待人家。

当然了,他们在内城,会过来的百姓少,除非给各府送东西的人,比如这家定了柴火,那卖柴的人家就会给送上门。

这样的人通常也都懂规矩,不敢随意上前的,所以招待最多的还是各府的管事。

远近都是公主府郡主府,他们知道了桑家的好消息,无论如何都会打发人送来贺礼,又因为只是桑家族人,而不是永宁郡主府的主人,所有只会有管事出面。

可即便是这样,也足足摆了五十几桌,才把人送走。

这些人只要赵管家出面即可,桑家三位进士真正要做的是跟着内廷派来的人学习进宫的礼仪。

成绩出来后没几天就是殿试,时间隔得很近,光学习礼仪就花去了两天时间,也没心情做别的。

殿试这天,他们早早就起来了,穿戴整齐往宫门口去,到了那里按名次排队整齐,然后统一进入保和殿。

给皇帝行礼后才正式开始考试,期间大殿两边站满了大臣,几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考试,这要没有一点心理素质,是很容易紧张的。

行礼过后皇帝就会离开,但中途他也会过来一次,或走个过场,或下场看考生们的试卷。

新帝第一次主持大考,有点新奇,待了不少时间才离开。等他走后,众考生才放松起来,认真答题。

殿试的结果是当天出的,也就是说,考完回来他们就知道结果了。

桑谭的名次比会试更好,得了二甲第一传胪,桑谊二甲第七十六名,桑忱的名次不变,还是倒数第二,同进士无疑。

殿试过后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考试,可以侯官了,不过桑谭的目标是进翰林院,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桑谭有大志向,自然要往翰林院走一走。

而桑谊两人就不用了,想办法走关系侯官就行。

不过有瑞王在,也不需要他们想办法,分别问了他们的志向后,桑谊想要进入六部学习,瑞王安排了户部的正六品主事。

桑忱知道自己的名次太低,要是太好会惹人嫉妒,就想要去地方上。瑞王挑了江南一个小县,让他过去担任正八品县丞,品级是低一点,但耐不住那里风调雨顺,百姓富庶,只要好好做几年,就可以顺利升调。

考试已经结束了,各有各的去向,他们也就不好再待在郡主府了,于是桑家众人都搬了出去。

他们会在桑家宅子里筹办一次宴席,请亲朋好友过来吃酒,然后回乡祭祖,接着该上任上任,该读书读书。

桑语让人准备了丰厚的礼,一是贺他们高中,二是带回族里。

这一次族中考中了三人,肯定要开祠堂祭祖的,所以她多备了一些祭祖的东西,顺便还有银子,让族里修缮宗祠和祖坟,也是她一片心意了。

等把人送走,郡主府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两个小家伙少了一去处,恹了不少。

正好林黛玉的信送来,信里写了一下她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还有她学到哪了,都有什么疑问,然后就是介绍吃到什么好吃的糕点,做法云云。

这最后一截显然是为了逗谚哥儿,对于糕点,他有无限的热情,好似怎么吃都吃不够似的。

谚哥儿听诚哥儿读完,直流口水,拉着桑语的袖子,“姐姐,想吃。”

桑语早就看到了送信下人手里的篮子,想必糕点已经放在了里面,不过她假装不知,逗谚哥儿道,“你林姐姐在信里介绍了做法,要不我吩咐厨房现在就去研究,等做好了,你就可以吃到了。”

谚哥儿眨眨眼,指着下人手里的篮子道,“有,不用做。”

桑语睁眼说瞎话,“那是你林姐姐的功课,哪里有什么糕点。”

谚哥儿不行,撒娇摇着桑语的手,“林姐姐以往都送的。”

“那好吧,那就让你哥哥看看,除了功课之外还有没有糕点。”桑语笑着道。

诚哥儿闻言果然掀开了盖住篮子的布,往里面瞧了一眼,然后一样一样拿出来,先是书本,有林黛玉借过去的现在还回来,也有她自己有的拿来给桑语和诚哥儿看的。

下面是她做的功课,记录的问题,以及她近来做的诗,画的画等等。

谚哥儿眼巴巴盯着,看着哥哥一样一样掏出来,却没有他想要的糕点,最后篮子都空了,仍然没有,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来。

桑语噗呲一笑,“哎哟,这是哪个男子汉啊,居然因为没有糕点就掉金豆豆,羞也不羞。”

“没,没有,”谚哥儿闻言忙闭住嘴,还是忍不住抽抽噎噎。

诚哥儿扶额,傻弟弟哟,难道他没看见,方桌上已经摆好的糕点果子吗里面必然有一盆是林妹妹送来的。

“好了好了,快别哭了,既然你林姐姐写了信,又没把糕点给送来,那我们自己做就是了,这可以吧”桑语笑着道。

“要,要多久”谚哥儿瘪瘪嘴,他现在就想吃。

“也不用多久吧,”桑语望天,“也就一两个月,厨子肯定能学会。”

谚哥儿不敢置信地睁大眼,一两个月,那也太久了

他又想哭了,看看笑话自己的姐姐,再看看一脸我弟弟怎么这么蠢的哥哥,他终于机灵了一回,“接林姐姐来,林姐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