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1 / 2)

团宠小国舅 萌神大白 5780 字 4个月前

“你怎么能觉得你待我不薄啊”

“神策军那不是我本来就应该有的吗”

郭大福撕心裂肺的呐喊, 在这偌大的围场,伴随着深夜的冷风,久久不散。

永明帝平静地俯视着这个伺候了他多年的, 也曾深得他的信任,也曾在这冰冷的紫微城中相互扶持的人。

这人如今成了一坨烂肉似的, 蜷缩在地上, 血腥味充斥在鼻腔, 还有那肉眼看不见的、扭曲又疯狂的权力的。

湛兮看着, 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失望地摇了摇头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神策军原为西北戍边军队, 后入京都, 成为了大雍朝中央禁军的主力, 主要负责保卫京都与戍卫宫廷。

神策军是大雍朝廷不,或许应该说, 它是大雍皇帝能直接控制的, 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它更是大雍朝维持其政治统治的,最根本的军事支柱。

神策军的重要不言而喻,一般而言, 皇帝都应该要捏紧了这一支部队。

但是现实总是非常的魔幻, 它不像写小说, 还要讲究逻辑,现实它是随心所欲的发癫, 但因为它是现实,你拿它没有办法现实就是有的皇帝脑瓜子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们就开始创造魔幻现实

没错,他们把神策军交给了太监

怎么说呢, 湛兮琢磨了一下,想到这可能和人类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有关。

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内心强大无比的,皇帝这种生物,又因为它们高处不胜寒,成为了“孤独物种”的典型。

尤其是当一个王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后来的那些皇帝们一个个的,生于深宫、长于深宫,对日夜相伴的太监们就格外的亲切与信任,甚至很多太监是皇帝们的情感依托。

于是乎,就有了郭大福口中的“岱宗”“明宗”这两位先后都将神策军兵权,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太监的皇帝中的不合格出品。

不过太监掌军,并不是“岱宗”开的先河。

本朝在“岱宗”之前就有“英宗”让他的总管太监监察与协同管理神策军了,只不过英宗没给那个太监实质上的官职,太监管理神策军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看着“英宗”稍微有点脑子,但他儿子和孙子就应该是直接把脑子丢去投喂丧尸了吧

由此细数,本朝已经有三代皇帝,将神策军交给了贴身伺候的大太监们,祖制说不上,但几十年的掌权已经足够深入人心了。

“明宗”的儿子就是先帝,先帝早年受制于大宦官,还憋屈地称呼那宦官为“大伴”,大宦官手握军权,地位凌驾于文武百官之上。

先帝还是临到死前的那几年联合世家才终于斗倒了那该死的宦官,不过他没能亲手宰了那个大宦官,因为眼看着即将要摘取胜利的果实了,那大宦官年纪到了,在睡梦中,老死了

他一个死太监,欺压皇帝和百官,呼风唤雨一辈子,居然得了善终

湛兮甚至怀疑先帝在位最后的那几年,直接卧病不起,是因为那一口气憋在胸口永远出不来了,被气病的。要不是先帝缠绵病榻,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夺嫡之乱了吧。

以上种种,但凡不是个蠢的,都能察觉到“宦官掌军”这平平无奇的四个字之下藏着的可怖危机。

先帝还只是受制于宦官,日常憋屈,但永明帝清楚,再不加以制止,任由这个所谓的“祖制”再这样下去,恐怕宦官就连掌控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都不在话下了。

永明帝哪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是生于宫中,确实和太监相伴,可是他的亲亲爱妻,他的亲人,他的追随者,他的理想信念这一些,才是他的情感依托

真是遗憾啊

先帝登基也一样一开始就想着要把兵权收回来,他只是没能迅速地办到而已,后期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势,也没少和宦官勾结,先帝平生最恨的就是这些野心勃勃的死太监了,临死的时候他一波带走了三个儿子,都是和宦官有所联系的。

先帝都清楚,一旦上位的是靠着宦官的儿子,届时他一辈子苦心孤诣斗倒的宦官,等他死了又重回巅峰了,指不定权力还能屡创新高呢,他哪能允许

先帝都能看得明白的事情,永明帝又怎么会不懂更何况,永明帝他上位靠的是和各大世家地方豪强派系的联合,有你宦官什么事儿啊,想分权,我看你是想屁吃

永明帝决不允许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宦官,有机会凭借着对禁军的兵权,反而控制住皇权

故而打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把兵权交给郭大福。

但对于郭大福而言呢,从他出生开始,神策军不都是交给了大宦官的么郭大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生了野心的。

湛兮猜想这厮的心路旅程可能是什么“前面那么多个皇帝,都是太监在掌管禁军兵权,凭什么到了我这里就不行了”之类的。

湛兮看不上他,不认可他这种飞蛾扑火自寻死路的行为,但是他倒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动机。

郭大福恐怕是因为“我本来可以有”与“我本来应该有”,但是结果却是“没有”,而魔怔了。

有的人爱钱有的人爱权,郭大福是后者,而且太监因为某些晋江不能细细说明的原因,性格之类的会格外偏激执拗,他们缺了点东西,就会疯魔地需要点别的东西来找补,或者是钱、或者是权。

郭大福觉得自己失去的是本就该属于自己的“兵权”,他为此而疯狂起来、铤而走险加入一个“看起来非常可行”的阴谋中去了

可是这个“阴谋”真的会给他他想要的吗

在湛兮看来,这厮也不过是个被丢出来的弃子而已啊。

有年轻的文官看着郭大福的发癫,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嘟囔着“就为了这个你就要造反你怕不是疯了”

郭大福循着声音,用恶鬼一般的眼神瞪了过去“什么叫就为了这个你知道我失去的是什么吗你懂什么你这种芝麻小官根本不明白,那是神策军的兵权你以为我是上街不小心掉了一个铜板而已吗你这井底之蛙你们这些家伙根本不会懂”

太子用一种冷漠到仿佛在看死人的眼神一样看着郭大福,声音冰冷至极“所以你就要杀我二弟”

“哎呀,是小太子啊,不错,”郭大福点了点头,“我之所以要出此下策,都是因为你啊小太子”

这话一出,太子的眼神倏地被冰霜覆盖,因为他因为他要,所以要杀他弟弟

“你实在太聪明了,”郭大福遗憾地看着永明帝,“陛下,太子他可真像王皇后啊”

“闭嘴吧”湛兮不太乐意让一个死到临头的混账东西挑拨离间。

“我说错了吗国舅爷您为什么要护着他呢我不理解倘若不是他太聪明,我熬一熬,等陛下去了,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又何必非要这样铤而走险呢”

对啊,都怪太子太聪明了,他但凡蠢笨一点,郭大福不就可以安分地熬死永明帝就熬出头了么

就因为在永明帝和目前他的继承人太子的身上,郭大福都看不到一点儿拿到那应该是他的、他梦寐以求的兵权的希望,所以郭大福决定要加入那个巨大的阴谋中去。

只要二皇子一死,他的死太子无法推脱干系,太子必然再也无法登基,届时再用一些手段,那永明帝就不得不从宗室中过继孩子了。

是,郭大福又不是蠢蛋,他当然知道计划成功后,对方不一定会给他兵权,说不定还会过河拆桥,但是没关系,他已经收集了不少的证据,他知道计划,他有信心拿捏住对方,让对方投鼠忌器,继而得到他想要的。

不过好奇怪啊,郭大福疯魔的脑袋里有了片刻的清醒,一些诡异之处引起了他的怀疑,今晚的计划不是尝试刺杀二皇子么

按理说,应该不动声色才对啊,毕竟此事隐秘,不该引起他人的注意,可是为什么陛下会以为是要对他本人行刺呢

而且最后是怎么打起来的

怎么会这么明目张胆的打起来的

郭大福忽然想到了某种可能性,浑身一颤,再猛一抬头,眼神里充斥着一股不安的惊恐。

永明帝示意了一下湛兮,湛兮把愤怒已经上头了的太子拉了下去,而后永明帝平静地问道“大福子,你可知你错在了何处”

“圣、圣人”郭大福惊恐万状地看着他,淋漓的冷汗整张脸都狼狈不已,他嗫嚅着嘴唇,仿佛有着千言万语要说。

“你错就错在了没有认清现实啊,”永明帝漠然地说,“岱宗也好,明宗也罢,他们都死了啊而朕,不是岱宗,更不会是明宗”

“你只看见了他们在位时,大宦官的风光无限,难道看不见朕登基后,宦官的血流成河么”永明帝一脚把郭大福踢翻,“糊涂啊你你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陛下、陛下”郭大福又喊了回来,连爬带滚地要去抱永明帝的大腿,他为了求生,开始丢出自己所有的筹码,“是会稽公主啊是她勾结宗室,意图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这都是她和左神策军大将军王黎光的阴谋奴才是被他们逼迫的啊,陛下这都是他们的阴谋,奴才也是被瞒在鼓里啊”

湛兮对此忍不住冷笑出声“大鼻涕进嘴,这才想起要甩了。”

太子震惊地回头看湛兮,他未曾想到,曹小国舅居然会有如此精准的比喻,虽然非常粗鲁。

果不其然,郭大福战战兢兢地丢出自己的一大堆筹码,可永明帝却完完全全不为所动,因为这一切,他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