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儒商理想(2 / 2)

知性红颜 随园居士 1181 字 24天前

“好!让我们四人的交往就从这《史记?货殖列传》开始吧!《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为商人列的传。这里的商人,指的是先秦到汉武帝时期的大商人。里面主要讲了这样几个人:范蠡、子贡、白圭、猗顿……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富可敌国!现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范蠡,也就是陶朱公,中国商人的始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毅然辞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孔子弟子,大名是端木赐。子贡在孔子那里学成后,离开孔子到卫国做官,同时在曹国和鲁国之间买卖货物,经商致富。孔门七十二高徒之中,子贡是最有钱的!子贡带着束帛重礼,进献诸侯。所过之处,各诸侯的君王们,也只能是和他分庭抗礼而已!孔子的大名得以传扬天下的原因,也正是因了这个子贡。酒香也怕巷子深嘛!对不对?春秋时候又没有现在这样的媒体,孔夫子再厉害,也得让人帮着进行广告宣传。这个子贡,对孔子就起了这么个作用,宣传的作用!不过他是骑着四马并驾齐驱的车子,这样去宣传,这种车子,古代叫做‘驷’。白圭,魏国人,这人特能观察时机的变化,特能察觉商机。他的观念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他说:‘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决断,仁德不能正确取舍,强硬不能够有所坚守,就算他想学习我,我也不会告诉他!再简单一点,要做生意,智慧、胆识、仁德、坚持,缺一不可。这里的仁德,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姑且把它理解成商业诚信,理解成职业道德,理解成儒商风范。因为白圭追求的商人境界,就是儒商。前面所列举的范蠡和子贡,也正是古往今来两个儒商的典范。而我傅心仪的人生理想,正是做陶朱、子贡一样的儒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要想兼善,只能让自己先‘达’起来!在a师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十来个同学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领头的提议:让大家谈理想。我当时毫不犹豫,表达了上面所述的理想。结果我们班的四公子之流,一起笑话我生错了性别……”

“四公子?这几人怎么回事,能讲来听听吗?”赵若怀饶有兴趣地说。

“容后再禀!现在不是说这四个人的时候!说了一半天,我的意思是:这时代商业已经不再是末业,我们应该不耻经商。你们三个,首先,这个观念确立了没有?”

赵若怀、孙思一脸的茫然,陈忆说:“我们本来都不耻经商呀!”

我指指路旁那些随处可见的花椒树,对赵若怀说:“赵若怀,至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你就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我能跨越时空,遥想当年的幼小羸弱的赵若怀,如何背着粮食,独自一人艰难地行走在这条道上,也许是赤日炎炎,也许是大雪纷飞,也许是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尤其是那段峡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和葫芦湾那恐怖程度,毫不逊色。”说到这里,赵若怀、孙思都大为动容。可能纷纷想起了自己苦难的过去。我继续说:“这些年下来,这些野生的花椒树见证着你赵若怀的成长,你多少次从它们身旁经过,对于它们,难道你从来都没有过任何想法?当然了,就音乐方面的才能,你肯定是超过了前面列举的几人。但比起白圭来,你明显差了点商业灵敏度……”这时小黄小丁停了下来,驻足观望我们,小黄问:“傅老师,你说什么呢?他们三个听得那么来劲?”小黄小丁在场了,我的生意经就只好暂停了。留下赵陈孙三人一头的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