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公主笑道:「你小孩家家的,能藏有多少书,咱们皇家要做便做大些,也省得连那寺院的藏书都不如,依我说不如把书楼转给你太子哥哥,他那边有不少书,又交结不少名士,声威也壮大些。」
一语未完,窦皇后脸色已是沉了下来,待要发作,华阳公主却已又转头向元徽帝笑道:「陛下说是也不是?就那点子书,没的折了皇家的名头。」
元徽帝含糊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太子能帮忙自然最好。」
李知瑉道:「父皇容禀,那书楼虽然是王府产业,却并不是我在主事,原是那宋沾借了我的地方弄起来的,那人有些孤傲古怪,我想着也是现成的旧书,也不差那点子钱,便随他鼓捣去了,我并没有出面,外人也只道是宋沾掌着那书楼,如太子哥哥若是要去,怕是不美——那宋沾姑母也是知道的,拒官都拒出美名来,我平日也不和他交接,怕惹了是非。」
窦皇后前些日子已得了小儿子提点,说了那个宋沾的光辉事蹟,尤其是华阳公主也吃过他的瘪,这时笑道:「是那个不肯为妇人臣的宋沾吗?我听说这人惯爱踩着皇家做筏子博名声的,偏偏这种人在士林里名声好得很,你和他计较,还真的是把皇家名声送上去给他踩,何必呢。」
华阳公主也是依稀听说秦王府那边弄了个书楼,因着她厌恶宋沾,底下人也没有和她详说备细,如今说起来居然是那老厌物,果然皱起眉头:「为什么要交给那老厌物做?」
李知瑉道:「本也是无心插柳的事,若是知道太子哥哥要开书楼,那侄儿肯定不会随便指出去。」
华阳公主冷笑一声,刚要说话,这时李知璧有些尴尬地笑道:「若是书不够,我给春明楼再赠些书便好,如今皇伯父还交给我不少差使,侄儿能力有限,不好再忙别的。」
元徽帝笑道:「内藏也赐上一千册书好了,到时候和东宫那边的赐书一起送过去,也算一桩美事。文人好名,少不得沽名钓誉,皇家治理天下,无为而治,心怀天下便好,犯不着和百姓争名夺利的。」
李知瑉起身谢恩,窦皇后却心里憋着一股气,等宴散后,元徽帝果然又要去给皇兄致祭,窦皇后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又抓了李知瑉发泄了一通:「笨嘴拙舌,做了好事也不会妆点一二,哪像人家,先推个幌子出来争,眼看不好争,就说自己忙着朝政,这事是沽名钓誉,真是什么话都让他说尽了,你但凡也会说上几句,让你父皇给你点差使当,那我也不必日日这般忧心。」
赵朴真并不知道王爷在宫里的遭遇,傍晚的时候她正好从王府过书楼,才下马车时,却是在门口遇到了许久不见的上官麟,一见她就大呼小叫着:「小真儿,听说你如今在这边忙呢!」
赵朴真看到他穿着一身团花闪金缎的胡袍,袖子高高掳起,露出了结实的手臂肌肉,人黑了许多,不过黑了倒显得他身上那股浮夸浪荡气去了许多,多了几分沉稳,忍不住噗哧一笑:「上官公子您怎么来了?不是说您去羽林营去训练去了吗?」
上官麟满脸不耐烦:「羽林营那些小子,全被哥哥我打服了,一点儿没用,今儿中元节,大营放假。」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道:「你们王爷怎么叫你来这儿,这事多吗?」他打量了下赵朴真:「脸色倒好许多,好像也长高了些?」
赵朴真笑道:「还好。」她在藏书楼这边这些日子一直忙得紧,来往的士子们对她颇为尊重,有的叫她赵女史,有的称她赵尚宫,有的请她找一个不知书名只记得内容的书,有的和她谈论哪一版本的书最值得借。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多的人,也从来没有过得这般匆忙而快乐。
上官麟道:「过几日我就要到宫里当差了,到时候你有什么事或者谁敢在你这里闹事,只管找我,我给你摆平了。」
赵朴真点头:「有劳上官公子关心。」
忽然后头来了一群人,大呼小叫道:「上官麟!你怎么有空出来了!又带着你妹子耍?」赵朴真回头看到几个衣着华丽地少年公子呼喝着带着奴仆们过来,一看就都是豪门纨絝的行头,和从前的上官麟倒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