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萧明涵必死的原因(2 / 2)

张华陷入了沉思,一切不合理的事情之后一定有个合理的解释。

张家的偏厅之中,陶侃和一群寒门子弟恭恭敬敬的坐着,等候张华张司空的接见,他看着努力压制住兴奋和渴望的众人,心中泛着苦涩,这些人和他一样的单纯和愚蠢。

一个年轻的寒门子弟期盼的看着偏厅的门口,又急忙转头正襟危坐,忍不了多久又更期盼的转头看向门口,周而复始,偶尔与陶侃目光相遇,急忙板起脸郑重的点头示意。

陶侃也点头肆意,然后转过了头。他不是第一次求见张华了,他已经来第五次了,他曾经像那个年轻的寒门子弟般带着拜谒寒门希望之星的崇敬心情,期盼着张华是个伯乐,看中了自己的才华,进而改变自己窘迫的生活。

可是

陶侃苦笑了,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带着投降大缙朝的孙吴宗室伏波将军孙秀的推荐信的,他满心以为有伏波将军孙秀的推荐信,张华又是寒门子弟的标杆,他一定可以与张华畅谈胸中的理想,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是,张华看孙秀的推荐信的时候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陶侃的心就往下沉了,似乎孙吴宗室伏波将军孙秀的名头不怎么好使。

张华与陶侃的第一句话是“阁下仙乡何处”陶侃恭恭敬敬的回答“庐江郡寻阳县。”

而后,再也没有而后了。

张华就像看蛮夷般看了陶侃一眼,从此以后不论陶侃来了几次,他都再也没有与陶侃说过话。

偏厅内,众人依然焦虑又期盼的看着偏厅的门口,等待着张华的出现。

陶侃面色平静,心中苦涩,回忆被张华冷遇之后他惊呆了,好久才想明白在高贵的中原人的眼中长江以南的人都是比胡人好不了多少的野蛮人,张华怎么会与偏僻小地方出生的野蛮人说话呢

陶侃看了一眼偏厅的门窗,又看了一眼眼前的案几。案几的木料光滑中透着明亮。他伸手轻轻的抚摸着案几,一股冰凉和厚重的感觉沿着手掌渗入了他的心中。

黄花梨紫檀木陶侃听说过几个昂贵的木材的名字,可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他不知道眼前的案几究竟是用什么昂贵的材料制作的,只知道这些家具一定昂贵无比。他家贫困,有一次会客的时候实在没有钱财买菜,他的娘亲剪了头发换了酒菜。如此贫困的他怎么会认识昂贵的木材

陶侃忽然想笑,听说张华有一个癖好,喝茶的时候必须有独特的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也不耐烦等待滚烫的茶水降低到他喜欢的温度,所以张家的仆役必须时时刻刻的准备好一壶温度合适的茶水,只要张华面前的茶水的温度低了,不管张华喝不喝茶,必须立刻就换上一壶温度正好的茶水,因此每日使用的茶叶远超常人数百倍。陶侃对这个谣传曾经不怎么信,好茶叶也是很贵的,张华是寒门子弟出身,怎么会这么糟蹋物什但他看着眼前的案几和门窗,心中止不住的想要狂笑。

寒门,寒门,寒门

寒门是指家中没有大官的家族不是所有没有官员的家族都有资格称作寒门的张华出身寒门,可是人家家里是真的有钱啊

陶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又笑出了声,偏厅内所有人都看着陶侃,惊愕他在拜谒张华的重要时刻竟然有心情想到有趣的事情。

陶侃用衣袖遮住了嘴,却依然吃吃的笑。像他这般的家境有什么资格称作寒门有什么资格拜谒张华他竟然以为张华与他是一条船上的,他脑子是不是有病他也配姓赵吗

陶侃笑得开心极了,眼眶中泪水打转。他想起了当日伏波将军孙秀递给他推荐书的时候欲言又止“其实只怕”

陶侃当时不明白孙秀想说什么,此刻却终于理解了。他笑着,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在一群人惊愕的眼神之中镇定的拿衣袖抹掉了泪水。

孙秀的另一句话无比清楚的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不如去荆州”

是啊,不如去荆州试试。荆州刺史胡问静是举世皆知的平民出身,哦,平民也说得高了,荆州刺史胡问静以前就是一个没有爹娘快要饿死的小乞丐,大缙朝的官场之中再也找不到比她更低贱的出身了。陶侃的家境与胡问静相比竟然可以自豪的声称“家庭美满富裕和谐”了。

陶侃抹掉了脸上的泪水,他终于彻底理解伏波将军孙秀的心情了。在这个大缙朝的天下,伏波将军孙秀是亡国宗亲,陶侃是彻底的草根,他们都不是后浪,他们都不会有前途。

陶侃能够投靠的对象不是有钱有地位,偏厅的案几是黄花梨还是紫檀木的,喝茶必须水温刚好的“寒门子弟”张华,而是穷得门都没有的胡问静。

陶侃拿起了案几上的精细茶点大口的吃着,从未有过的甘美味道充斥了他的舌尖,他大声的赞扬道“好茶好糕点”他来了五次了,每一次都战战兢兢没有敢品尝案几上精美的茶点,既唯恐被其他人看做是故意跑来大户人家占便宜打秋风,又是惧怕在吃食的时候不懂得的高贵人家的礼仪,露了自身的卑贱。

陶侃一边大口吃喝,一边看着大厅内其余人,果然都鄙夷的看着他。他也不在意,他确实心中怯懦了,被鄙夷也是应该的。

陶侃吃完了茶点,站了起来,对偏厅中的众人深深的鞠躬,道“诸位,在下要去荆州投靠胡刺史”他注意到了众人的惊愕和不屑,继续说道“只有胡刺史才是我等的机缘。”

陶侃大步出了偏厅,出了张家,出了洛阳。他知道会被众人鄙夷,相遇一场是缘分,他尽力了,能不能理解就看各自的机缘了。

胡问静或者不会把他当做一条船的人,或者有钱了,是刺史了,也使用着黄花梨的案几,只喝某个温度的茶水。但是,胡问静此刻没有什么人手,他只要敢于放下偏见去投靠胡问静怎么也能成为一个小官吏的,家中娘亲至少不用剪头发换酒菜。

张家的偏厅之中,一群寒门子弟见陶侃离开,好些人冷笑出声,没想到还有人如此愚蠢。

有人鄙夷道“张司空是胡问静可以相比的吗”张华名动天下,素有贤民,又是当今司空,胡问静算老几

有人笑道“做人最重要的是找对平台,张司空和胡刺史的平台谁好是显而易见的。”那个离开的蠢货难道是因为张华迟迟不肯见他们就以为受了气了,负气离开这种轻重不分的人走了也好。

有人耻笑道“身为大好男儿竟然投靠一个女子,还有骨气吗”这天下就该是男尊女卑的,哪有牝鸡司晨的那男子主动投靠一个女子的麾下已经可笑了,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宣扬蛊惑其他人投靠,这男子要不要脸啊。

有人怪笑着“难道他是想对胡问静卖身”

众人哈哈大笑,偏厅之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数日后,张华收到了胡问静斩杀萧明涵的消息。

他笑了一下“萧明涵果然死了。”萧明涵必死,这毫不奇怪,且不说胡问静不可能是废材,就算胡问静真的是废材是鲁莽之辈也会杀了萧明涵,萧明涵无论如何都是死。

张华只关心胡问静是怎么杀的萧明涵。他拿起了茶杯,浅浅的喝了一口,道“念。”

一个官员恭恭敬敬的念着消息“胡问静潜入府邸,阴杀萧明涵,言汝就是送来给吾杀的出府,呵退府外流民”

张华淡淡的笑着,司马攸和卫瓘给胡问静出了一道试题,胡问静看穿了毫不稀奇,所以这“言汝就是送来给吾杀的”等等可以划掉,谁都知道的事情毫无价值。

他细细的品着“潜入府邸,阴杀萧明涵”一句,写这消息的人看来很是赞赏胡问静啊,“潜”“阴”这两个词语很是表明意图,字字扣住了胡问静悄悄行动,没有惊动外人。这是以为没有惊动百姓没有大肆宣扬就是给了司马冏司马攸卫瓘面子,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张华冷笑,愚蠢胡问静没有在百姓面前杀了萧明涵打脸司马冏司马攸卫瓘又如何,难道宜都国的百姓发现荆州刺史与宜都王不合谣言四起乃至纷纷逃难会对司马冏司马攸卫瓘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谁在意百姓怎么想了胡问静在宜都国官员面前、在太守府中杀了萧明涵且大言不惭,就是赤裸裸打了司马冏司马攸卫瓘的脸,彻底的反目成仇。

张华又苦笑了,还以为胡问静会考虑利益,采取比较委婉的方式与司马攸卫瓘谈判,没想到胡问静的态度这么激烈,竟然跑到宜都国当着宜都国官员的面杀了萧明涵。胡问静的作为就是向司马攸卫瓘,向大缙朝的文武百官表明了一个意思,荆州是我胡问静的地盘,谁敢捣乱就杀了谁。

如此强悍的态度让张华惊恐和震怒,大缙朝竟然有了如此不讲理的,把朝廷的地盘当做了后花园的混账官员这简直是反了他抓起了手中上等官窑出品的茶杯就想要砸在了地上,但在扔出去的最后一刻冷静了。

张华慢慢的放下了茶杯,沉住了气。这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司马攸和卫瓘会想办法解决的。解决的方式也很容易,直接把胡问静调动到京城就可以了,什么光禄大夫,什么中常侍散骑常侍,朝廷之中看似高贵其实毫无实权的职务多得是。

张华微微沉吟,不过,司马炎和贾充会怎么想司马炎会不会觉得朝廷废弃了答应他的条件撤销了胡问静的职务是朝廷要杀了他,杀了他几个儿子的征兆

张华微微叹气,想岔了,胡问静的位置竟然不是这么容易动的,至少不能用台面下的规则动,必须在明里寻个合适的理由。朝廷如今已经动荡无比了,要是闹出逊位的皇帝造反的狗屎事情这不是让大缙朝颜面无存吗

张华无奈的道“且让胡问静嚣张几日。”他在心中对胡问静重新有了评估“这是个疯子。”

又是一道新的消息传到了洛阳。

“荆州门阀马阀刘阀杨阀在襄阳聚集万余人谋反作乱”

满朝文武百官惊讶的看着从荆州传来的八百里加急紧急军情,只觉如梦亦如幻,荆州竟然反了

一群官员一齐看向龙椅上无聊的发呆的小皇帝司马遹,荆州谋反是司马炎的计划吗这计划有些垃圾啊,以荆州的人口数量有什么资格造反作乱

卫瓘慢慢的道“不是的计划。”

一群官员缓缓的点头,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贾充,司马炎和贾充还在这里就证明不是他们的计划,否则朝廷反手就将两人拿下杀了。那么就是荆州真的有门阀造反了,这反而麻烦了。

若是司马炎的安排,那么司马炎和贾充肯定会提前从洛阳消失不见,然后才是胡问静和那些司马炎的儿子们聚集大军进攻洛阳,大军北上一路秋毫无犯,毕竟皇帝要夺回皇位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民心向背,没道理抹黑了自己的名声。朝廷只需要在京城以逸待劳,等着胡问静和司马炎的儿子们的大军杀到,大家找个空旷的地方将对将,兵对兵,互有胜负,然后朝廷的中央军在一次决战之后剿灭了荆州的菜鸟们,胡问静和一群小皇子当场斩杀示众,赐司马炎和贾充鸩酒,两人悲凉的自尽,剩下的造反军自然就瓦解了。

可若是荆州的门阀作乱那就必须派遣大军去剿匪,主客之位互换也就罢了,只是辛苦一些,最倒霉的是贼人作乱没有核心人员,杀了一个贼头又冒出一个新的贼头,好像永远杀不完贼头似的,这场仗就不能干干脆脆的收场,多半是要打个年了。朝廷还要安抚被贼寇掳掠的百姓,要重建被贼寇破坏的城池,要给灾民粮食,要四处追杀贼人马蛋啊,一次平乱剿匪下来朝廷简直是蜕了一层皮

卫瓘苦笑“让征西大将军司马骏镇压反贼吧。”司马家能打的不多,本来可以派镇东将军司马伷的,司马伷参与过大缙灭吴之战,算是少有的熟悉在长江以南作战的宗室将领了,可是司马伷最近重病,眼看是挺不过去了,只能调动司马骏。

一群官员点头,关中去荆州位置也很近,司马骏又富有作战经验,打个两三年肯定可以平定了荆州门阀作乱的。

“就这样吧。”一群司马家的王侯对荆州一点点的关注都没有,谁在乎潮湿炎热,待久了要折寿的荆州有司马家的王侯已经打算让司马遹在诏书上盖玉玺了。

贾充慢慢的道“且慢。”

众人一齐看贾充,难道真的是贾充和司马炎的阴谋那也太狗屎了。

贾充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奏本,慢慢的道“荆州门阀聚众万人作乱已经被荆州刺史胡问静平定了。”

大殿中所有官员呆呆的看着贾充,只觉这一幕为什么这么熟悉

贾充将手中的奏本递给了太监,太监慢慢的念道“聚众万人,据襄阳五日,胡刺史率百余骑平贼”

大殿中一群官员冷冷的看着那太监,是不是少了“身背数创”的形容词好几个官员转头看大殿门口,会不会又有十七八道迟到的、次序错乱的消息这次绝对要镇静,不见到最后一个消息绝不胡乱表态。

张华的手心中满是汗水,无数人盯着荆州呢,贾充拿出来的奏本绝不会掺了水分,胡问静竟然能够五日平乱这忒么的太玄幻了他转头看向卫瓘,卫瓘脸色铁青,显然也被吓住了。

那太监继续念道“荆州官员尽数作乱,胡刺史诛杀江夏郡、南乡郡、南平郡”他一个个郡县报下去,大殿中一群官员倒抽一口凉气,胡问静竟然诛杀了整个荆州的官员

张华慢慢的,重重的,认真的呼吸,这就是司马炎的后手司马炎和贾充宁愿被赐鸩酒也要让子孙后代夺回皇位不像且不说以一州之力对抗整个朝廷无异于以卵击石,就算司马炎乐观的以为胡问静一掌可以打死几万人了,轻易的就能夺回了天下,难道他会脑残的以为几个几岁的小皇子能够做皇帝那只是换了个傀儡以及操纵傀儡的人而已,司马家谋朝篡位经验丰富,司马炎再脑残也不会信“权臣扶持幼主”的。是司马炎和贾充想要彻底掌握荆州保住子孙后代的安全司马炎和贾充如果想要彻底掌握可以更平和的将荆州的官员全部调换成他们的人。

张华一时想不清荆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转头看司马家的王侯们。一群司马家的王侯们无所谓的道“杀得好竟然敢勾结门阀造反作乱”

一群司马家的王侯完全不知道五日平乱的难度,以及气魄,只觉得小事一件,一群南蛮而已,杀了也就杀了,胡问静又不是第一天武力爆表的,洛阳城内的司马家的王侯都亲眼见过胡问静的勇猛,胡问静能够斩杀一群没有见识的南蛮子何怪之有。

有司马家的王侯刻意看着贾充,捋须叹息“不愧是司马炎和贾太尉推荐的刺史,果然能力非凡,朝廷有此良将在,天下太平矣。”放心,我们说话算话,既然答应了司马炎让胡问静在荆州当刺史保护几个小不点皇子,那就绝不会反悔,你的小女儿和过继的孙子一定可以平平安安的长大的,我们没想斩草除根,我们是重合同守信用的君子。

贾充微笑点头,司马家的废物真是让人放心啊。

张华看看一心想要当皇帝,对荆州毫不在意的司马家的王侯们,真是不知道这是祸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