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预防式的快速加息也给未来政策调整留出了空间,今年2月最后一次加息后不久,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会上暗示,可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
11月加速加息前,油价已经有所回落,但工业金属价格仍在创新高,CPI同比升至3%。美联储据此认为经济仍超预期强劲,许多行业运营在超均值的产能水平。在前期货币政策收紧影响下,经济确实有所放缓,但没能出现可持续放缓的迹象。在CPI走高和劳动力紧张环境下,通胀仍有压力,货币政策仍不够紧。
埃曼·罗兰理了理思路,说道:“1993年美国严寒天气导致食品价格攀升,经济复苏下PMI(采购经理指数)从1993年6月49.6%的低点升至1994年1月的56%。
而5月美联储加快加息后,10年美债利率停止跟随基准利率上升的步伐,期限利差开始收窄。11月大幅加息75BP后,10年美债利率甚至大幅下降,利差接近倒挂。
1994年5月,油价和工业金属继续上行,美联储加快加息50BP。
与此同时,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於1994年初正式生效、叠加世界贸易组织於今年初的正式成立实现了全球化加速下贸易的大幅扩张, 一定程度上助力美国实现软着陆从1993年9月低点到首次加息前,农产品价格指数涨幅16.9%,工业金属价格也上涨19.1%,原油则基本企稳。虽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并没有因此上行,但美联储认为经济增长和食品原材料价格压力可能推升通胀上升。
此外,能够实现软着陆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已经走出衰退并呈现复苏态势。199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时,德国和日本已走出衰退。美联储在1994年7月FOMC会议纪要中同样提及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工业国家经济的快速修复。
美联储今年3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一致认为经济已经放缓且处於可持续的路径,虽然CPI还未回到3%,但委员们认为在采取进一步行动前先暂停并评估前景是更为稳妥的做法。因此,美联储在2月后停止加息。
在8月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前油价和工业金属继续上涨,PMI虽然小幅回落至58%但仍处於高位。美联储官员认为经济仍在快速扩张,尽管经济近期可能放缓,但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通胀压力继续受到抑制,否则通胀压力扩大的风险高。
虽然CPI依然不高,5月会议前的4月CPI同比2.5%,持平於3月,但油价累计涨幅已达26.6%,而工业金属在5月加息前再度上冲并创出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