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渡江北伐(2 / 2)

朱慈煊一个外行,就不越俎代庖了,他只要管好军队就行,枪杆里出政权,只要握住枪杆子,随他们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来。

第二天,李定国、白文选、朱慈煊兵分三路。

李定国的六万虎贲军向西进军,走庐州、汝宁、汴梁、彰得,进入顺天。

朱慈煊、张煌言率龙骧卫走中路,进军凤阳、归德、进入顺天大名府。

白文选的六万武骧军走淮安、徐州、兖州、东昌、进入顺天河间府。

三路大军,每一路大军相距百里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向顺天进发。

沿途各府县望风而降,个别鞑子八旗兵企图负隅顽抗,在明军强大的火器下,瞬间被歼灭,翻不起一点浪花。

十二月三十除夕,巳时三刻,大名府外的旷野上,隆隆的战鼓声中,朱慈煊骑在大宛马上,举起千里镜。

只见前方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鞑子骑兵,足足有数万人,悠远绵长的号角声中。一队鞑子骑兵从大队人马中分了出来,向着明军排列整齐的阵前缓缓逼进。

“殿下,足有五千骑。”经验丰富的张辽打眼一看就判断出这队骑兵的数量。

朱慈煊的嘴角浮起了冷森森、轻蔑的笑意。

鞑子不思进取,数十年来依然是老一套,不懂变化。鞑子骑兵的这套战术,其实说白了就是骑兵版的游击战。

他们在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时,就会派出小股的骑兵,不断地进行试探性的进攻,让对手疲於应付,当对手露出疲态的时候,他们就会倾巢而出,发起雷霆万钧的致命一击。

凭着这套战术,鞑子骑兵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战绩,击败了明军落后的神机营,击败了明军数十万的披甲步兵。

与李自成那一战,也是派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先上,等李自成与吴三桂鏖战正酣时,数万鞑子骑兵,发起冲锋,一战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

但时过境迁,现在,朱慈煊麾下一万毛瑟98K步枪,一千M79式40mm榴弹发射器,100门新式火炮,组成严密的火力网,再多的鞑子骑兵,也是送菜,根本就不能给朱慈煊的军队造成多大伤害。

面对装备了新式火枪的明军,鞑子骑兵的这套战术就成了最愚蠢的添油战术,派出的小股骑兵在火枪密集而又持续的射击下很快就会死伤殆尽,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鞑子要是再派出一股骑兵进行试探攻击,结局也是一样,除了徒增伤亡外,一点效果也没有。

真实的历史上。就有一个很着名的战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八国联军与僧格林沁在八里桥的一战,三万清兵,骑兵一万、步兵二万,对阵英法联军的8000余人。

当时,清军骑兵就是派出一支支骑兵队,向8000英法联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他们奋不顾身从英法联军正面发起冲锋,一边纵马冲锋,一边齐声大呼杀敌。

由於清兵装备的火绳枪数量极少,他们手握弯刀、长矛、弓箭,凭着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和割裂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

一部分骑兵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有的甚至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

激战1小时,毙伤英法联军数人,但清军骑兵遭到据壕作战的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的火枪阻击和火炮炮弹的轰击而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几近不能成军。

八里桥之战,从早上7时打到12时,战斗十分激烈。

其中,清军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敢,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

但是因为这套落后的战术,被英法联军联军的8000火枪队打了个全军溃散,最后僧格林沁只带了七骑逃走。

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对清军骑兵描述:“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

他们如此顽强,以至於一时间会拚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 我们大炮持续和反覆地排射,炮弹於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

最终这场三万对阵八千的战斗,以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

清军损失超过1200人,丢失大量的火炮,弓,箭,上千把火绳枪,僧格林沁的皇家大旗也丢给了侵略者,清兵全面溃败。

第一百三十四章 渡江北伐GET /u/190/190209/71818640.shtm HTTP/1.0Host: -Forwarded-For: 92.38.149.189X-Real-IP: : closeProxy-: keep-alive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Cache-Control: max-age=0User-Agent: Opera/9.8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6.8; U; en) Presto/2.8.131 -: gzip, : text/html,+xml,;q=0.9,image/avif,image/webp,image/apng,*/*;q=0.8,-exchange;v=b3;q=-Language: zh-CN,zh;q=0.9

点击下载本站APP,海量小说,免费畅读!